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的条件:①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②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己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但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部动机。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模型表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就可控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学习者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一种犯罪感:反之,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竞争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手段,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