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请结合教学实际举例说明。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一旦形成,不仅使个体对所学的东西有一定的指向性,而且也可以使学习过程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得以维持下去。因此,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教育目标,也是达到学习目标与成就的手段。学习动机的激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答案。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如学生学习不好,要帮助他们分析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习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通过立志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启发学生自觉、勤奋地学习。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判断,它与个体的自我概念有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从培养正确的自我概念入手,方法包括:①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②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相信成功与努力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人就不容易表现出消极行为,不容易产生无力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训练学生的步骤为:①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②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功体验;③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归因;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