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5日《苏州最年轻杀鱼弟,绝对震撼你的视网膜》网络迅速走红,帖子中,三张记录着几岁小男孩杀鱼卖鱼的过程照片,秒杀网友。网友称“杀鱼弟”真名“孟凡森”。2018年8月3日,小孟与家人发生矛盾后,服用农药百毒草,8月4日小孟被送到山东治疗,8月9日病情稳定。面对“杀鱼弟”,有人说“中国式家庭教育比百草毒还毒”,还有人说“杀鱼弟”过早进入社会,使他缺失文化,对社会正确认识的缺失导致身心发展不平衡,才出现这一状况。
结合上述论述,说一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向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材料中,“杀鱼弟”孟凡森的父母让几岁的孩子杀鱼卖鱼,使其过早地进入社会,使他缺失文化,并不符合这个年龄阶段个体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给教育者的启示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由于材料中“杀鱼弟”孟凡森的父母让让其过早地进入社会,使他缺失文化,当他生理成熟的时候心理还不够成熟,所以小孟与家人发生矛盾后,服用农药百毒草,才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因此,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抓关键期。
总之,教育者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严格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使个体身心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