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中学生李X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下滑,慢慢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班主任刘老师经调查了解到该生放学后时常去网吧打游戏,同时结交了一位女网友。刘老师与其父母沟通后发现他们对孩子的问题知之甚少。其父亲每天回家后多半时间在玩手机,母亲经营一家小超市,无心关注孩子的成长。父母回到家中偷偷地查看了李X的QQ聊天记录,发现其与女网友聊天频繁,断定他有早恋倾向。李X回到家中发现父母偷看了自己的网络聊天记录很是生气,与父母发生争执。其父亲断然将其反锁在家中,拔掉网线,没收手机。刘老师得知后,来到李X家中与其父母沟通交流,家长同意李X继续上学。

李X回到学校后,刘老师与他进行了深入交谈,对之晓以利害,并组织班级干部和他组成互助小组。同时,根据其思维敏捷、喜欢数学的特点,让其担任数学课代表,推荐他参加学校的计算机编程特长班。在老师的引导下,李X放学后不再去网吧打游戏,也不和网友聊天,将精力都用于计算机编程的学习中。在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李X各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并在市里的中学生编程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由此学习信心更为增强。

请结合材料,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刘老师在促进学生转变中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根据上述材料,刘老师在促进学生转变中贯彻的德育原则有:

(1)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李X回到学校后,刘老师与他进行了深入交谈,对之晓以利害,提高李X的自我认识,使其积极向上。这体现了疏导原则。

(2)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材料中,刘老师与李X深入交谈时,根据他的特点,发扬李X的计算机特长,将其兴趣与学习相结合,调动了李X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克服自身不足。这体现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3)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材料中,刘老师组织班级干部和李X组成互助小组,并让其担任数学课代表,可以利用班集体去影响李X的发展。这体现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4)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材料中,针对李X的问题,刘老师进行调查并与其父母沟通,且根据其个性特点,找到适合的教育方式,使李X发挥出其优势,增强了学习信心。这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解析:第一,根据问题回归材料;第二,将题目涉及相关理论进行完善并完整论述;第三,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