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学中学生应该完全听教师安排 ,因为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请从教学规律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评价。
该说法是错误的,违背了教学过程规律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规律指出,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以教师为中心,不适当地强调了教育的权威,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同时儿童中心主义走向另一极端,在教学中把教师降到从属地位。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受社会的委托,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历史重任的专业人员。教师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目的,贯彻教育方针、执行课程计划、设计实旌教学过程的一系列活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进程、方式、结果和质量,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等作用,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形成。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主导作用、指导作用。然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这种影响作用绝不是消极被动的承受者,他们不是教师可以任意注入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实践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作用只有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师生之间的影响具有互为反馈的双向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必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才能变“教学目的”为“学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教与学的转化。教学原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