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材料2】

       新课程实施后,教育界屡次提倡“对话教学”“互动教学”之后,依然保持“一言堂”“满堂灌”教学习惯的教师似乎不再多见。但教师从“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习惯走出来之后,又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满堂问”实在是一个值得追究的话题,“满堂问”不只是简单的“乱而多”的问题,有些教师为了上课更“安全”、更“流畅”、更好地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往往把问题答案限制在自己所熟悉的范围之内,对于超出自己认为是恰当的范围的提问,就会拒绝。教师总是在等待更确切的回答,要么一个一个地提问下去;要么直接提问能够准确回答的学习较好的学生,这样的课堂几乎变成了几个学生的舞台和多数学生的看台。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刚开始就给一个错误的回答,马上被教师打断,或叫另外一个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学生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如此的错误,以至于根本不值得教师听完,也许教师的做法不是有意的,但会使学生产生误解。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根据材料2,回答52~53题。

请运用教育学相关知识,对材料中出现的“满堂问”现象进行评价。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满堂问”的现象逐渐取代了过去的“满堂灌”和“一言堂”。但是“满堂问”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满堂问”的具体表现可概括为“问得多、问得死、问得浅”。“问得多”,是说教师在课堂上频繁提问,不注意选择时机、内容、对象、方法,在不该设问处设问,提问题几乎成了教师启发学生的惟一方法;教师过分追求提问的数量,过分追求课堂教学中的“热烈气氛”。“问得死”,是说有的教师用自己设计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失去展示个性思维的机会,学生的思维被“圈死”。“问得浅”,是说教师的提问仅停留在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三个层次上,很少达到分析水平、综合水平、评价水平三个层次。

“满堂问”的危害有三:

(1)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满堂问”片面发挥甚至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容易使教师由“主导”变成“主问”;在“满堂问”式的教学中,学生仍然处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客体地位,学生发言多、回答问题多掩盖了其主体地位的缺失。

(2)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满堂问”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被牢牢地束缚在教师的思维定式中。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教师的“满堂问”会使学生只习惯于答,而把提问题看做是教师的享情,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满堂灌”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的整个思维活动,而“满堂问”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处、连接点,其危害与“满堂灌”大体相同。

(3)不利于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作用。“满堂问”滥用提问的方法,使其他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由“满堂问”替代了“一言堂”“满堂灌”,这原本是一个体现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但是由于教师过度的重视问题的“多”和自身的安全性,导致了课堂问题失去了有效性,失去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对问题进行探讨的本意。因此,针对“满堂问”的现象,教师应该注重问题的有效性,重视引导学生的回答思考问题的过程,而非变成简单的问与答。

解析:第一:根据问题回归材料;第二:将题目涉及相关理论进行完善并完整论述;第三: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