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近年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10分)
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有:
(1)对小学教学任务的理解更加全面,小学教学目标日益综合化。确立综合发展的观念,是现代社会对小学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所谓综合发展涉及到人的各方面的素质和品质,体现着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一致的要求。
(2)重视小学教材的改革和研究,教学内容日益结构化。当代一些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环境、教育状况与过去已大不相同。他们的视野和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要比过去的小学生广阔得多,深刻得多。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高水平的人才,编制反映学科基本结构和体现科学探究过程的系统学科内容至关重要。教学改革首先应是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才会引起教学方式的改变。
(3)教学认识活动中科学认识活动的比重日益增加。如果说古代的教学更多的是以“人文理解”为主的话,那么从近代开始,科学认识活动的方法就越来越成为教学认识的主要方法,观察,实验,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不断探索和批判的态度,以及经验的共享、交流和合作等,正在越来越多地渗透进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形成了当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教学认识过程。就是说,现代教学方法并不是把人生完整经验分割成静止和孤立的成分,然后让学生逐项记忆或模仿,而是在事先设计好的、模拟真实世界或社会的情境中从事解决问题的活动,从而达到知识与方法并重的目标,发展学生对知识再发现和再组织的能力。
(4)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师生协同作用,特别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增强。现代教学方法正好相反,是以学生学法为基础设计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教法看作是促进学生主动、能动地认识活动的手段,处于辅助地位。现代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学生的学法为中心的教育,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等就是在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重点由教师转向学生的基本教学方法。
(5)各派小学教学理论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动向。在小学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各派小学教学理论从不同的立场或者方法论出发去研究小学教学问题,往往出现截然相反的观点。当代教学论在重新估价原有的思想遗产中,逐渐纠正着各派小学教学理论中的片面性,出现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乃至统一的动向。
参考文献:石鸥主编;郭晓明副主编.小学教学论[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