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全纳教育”和“平民教育”共同反映了何种教育观念?作为教师,请你联系实际,从认识和行为两个方面谈谈在教学工作中如何体现这种观念?
(1)“有教无类”、“全纳教育”和“平民教育”共同反映了教育公平。
“有教无类”是由孔子提出来的,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全纳教育”是指没有排斥,没有歧视,也没有分类的教育理念。从最初提出时关注残疾人开始,到目前,全纳教育已经大大超出了其本身的意义,它的内涵延伸至各类需要被关怀的人群——“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平民教育”即大众教育。
这三个词语都反映了教育公平。
(2)从认识方面来看:
首先要认识到受教育权利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青少年,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学生的一些错误而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其次要认识到教育机会均等,我国的教育存在着地区、阶级、城乡的差异,就这要求正视这些差异,不断减少差异,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
(3)从行为方面来看: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一视同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其次要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最后要树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交流应该相互尊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