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需要转换课堂角色,普及案例教学,请对此进行评述。(9分)
(1)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本身有着令人称道的基本理念,并具备多方面的教学论意义。同时,案例教学的运行和实践不是盲目的,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它是奠定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①教学目标:彰显人性;②教学内容:走向生活世界;③教学过程:交往与对话; ④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与探究;⑤教学评价:过程与状态。这些与新课改的精神相契合。
(2)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区别,显示出自己独特而强劲的优势。具体如下:
①关于案例。案例来源于鲜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活动中的现实事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典理性、启发性、真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教材冷酷、森严和乏味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进行不断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热情。
②关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只不过他要改变以前的说教者、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等角色,而转换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话者和“平等中的首席”。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至少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协调能力、总结概括能力。
③关于学生。学生是案例教学的最大受益者。在实施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案例的阅读、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案例报告的撰写以及案例的总结等,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综合素质有了飞跃的提升。
总之,推广和普及案例教学对推进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案例教学并不是普适的教学模式,更不是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受制于教学目的、学科类型、教学内容、教学风格,以及教育者的理论修养和课堂管理与协调能力、任教的班级与年级学生的基础等。同时,它还有自身的根本缺陷,比如课程教学不成体系,导致了系统知识学习效率低的局面,还有部分同学懒于参与等。因此,在运用案例教学的时候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千万不能鹦鹉学舌、照抄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