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化名)1983年出生于湖南省,两岁起被人称为“神童”。他的“神迹”有: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县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某知名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母亲都不让魏明插手,每天早晨起来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明读高中的时候,母亲还亲自给他喂饭。然而读研究生时他还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跻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臭烘烘的,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计零分,2003年,魏明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失望至极,自此之后,她和儿子几乎不怎么交流了。
生活能自理,是孩子走向独立的起点,一个人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会经历哪几个关键的时期。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会经历以下几个关键时期:
第一个阶段:两岁左右,开始出现独立意识。这个阶段,孩子会把自己想要的表达出来,还希望那些东西永远都是自己的,他们的口头禅,就是“我”、“我的”、“我要”。生活技能、运动技能和语言能力等,已经有了明显提高,已经可以开始自己吃饭、尝试自己穿衣等。
第二个阶段:六岁左右,是与母亲真正分离的起点。这个阶段,孩子既想要独立,又必须依赖妈妈。而六岁才是孩子与母亲真正开始分离的起点。孩子的内心充满矛盾,爱走两个极端,也是母子之间纠葛最多的年龄。
第三个阶段:九岁左右,是独立而执着的年龄。这个阶段,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在感情上,表现出对他人不再过度依赖,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恋。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生活事情,有较强的安全感。随着独立性的增强,爱思考、喜欢与人为善,也就成为这个阶段孩子的典型特征。
第四个阶段:青春期前后,为独立向各方宣战。独立是孩子于整个青春期一直在追寻的东西,渴望脱离父母,树立自己的形象。一个孩子在整个青春期期间的所有一切,都是在寻找自我:认识自己、界定自己、依靠自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他人宣告自己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