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科一:据统计,全国共有乡村教学点8.68万个,偏远地区的学校在硬件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诸多方面与大城市的学校存在较大差距,缩小这样的差距是我们实现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

       材料二:据统计,全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边远贫困地区400多万孩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能够把优质的教育资源,迅速、高效、低成本地辐射到边远贫困地区,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进一步增加优质资源的适切性。

       材料三:未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有机结合,将扮演智能导师的角色,使得部分教育教学活动可以由机器人来组织与担任。学生可以和机器人对话学习外语;可以和人工智能下象棋学习棋艺。人工智能不仅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也将成为学生们的学习伙伴,从而实现更广泛的教育公平。

——资料来源:熊璋,杨晓哲.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公平[N]中国教育报,2019-6-1.(有改动)

(1)推进区域教育公平可能遇到哪些问题?(5分)

(2)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助推教育公平?(10分)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1)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推进区域教育公平,可能会遇到:

①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因此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②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导致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软硬件条件与大城市的学校存在较大差距。

③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因此要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加大教育投入。

(2)对于教师来说,面临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①教师应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使信息技术作为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信工具来支持教与学的活动;

②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改革;

③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教师必须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在确定任务、查询策略、查获信息、利用信息、综合信息和评价信息方面的综合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④更新教学组织形式,将“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完美结合,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全民共享,助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学习更加自主、让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

⑤协同推进师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主渠道,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潜在课程,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对家庭资本处于相对不地位的学生给予补偿性的提升。

选自解月光《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青岛市市南区数字化学习创新应用案例分析》

解析:第一:结合材料,并将题干进行改进或完善;第二:将题目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完善并完整论述;第三:分析材料,阐述完整。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