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省级示范中学初三学生吴某,从小就是老师们喜欢的听话的乖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初一到初二两年中多次考试成绩在年级都是数一数二的。进入初三时, 班主任老师找吴某谈话,告诉他老师们都一致看好他,认为他有冲击中考状元的实力, 希望他继续努力,不要辜负老师们对他的期望,为学校争光。吴某听后也暗下决心,要去搏一搏。随后的日子里,吴某每天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做的题目越来越多。一段时间后,吴某出现了食欲减退、失眠等反应,学习成绩反而下降。
(1)简述任务难度、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水平的关系。
(2)运用学习动机相关原理,分析班主任老师的做法存在的问题。
(3)你认为激励吴某学习的正确做法有哪些?
(1)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 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2)案例中班主任老师的做法导致吴某出现了不良的反应,是欠妥的。依据“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材料中班主任老师通过谈话将对吴某的期望不断提升,给他施加压力,加之吴某自身也暗下决心,于是,在内部和外部的双重高压动机下,吴某每天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做的题目越来越多。一段时间后,吴某出现了食欲减退、失眠等反应,学习成绩反而下降。
综上所述,虽然班主任老师的初衷可能是好的,希望激励吴某,但老师没有正确认 识到较高难度的任务应保持较低的动机水平才是最有效的。
(3)根据材料中班主任老师和吴某的做法,可以采取以下做法激励吴某学习:
第一,适当地降低动机水平。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不要给吴某过多的外部动机,与此同时,吴某也要适当地降低内部动机水平。
第二,树立正确的成败归因。班主任老师要引导吴某树立科学合理的成败归因,将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避免吴某产生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失去对学习的信心。
第三,做到劳逸结合。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应鼓励吴某在学习之余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将学习与玩乐充分结合,做到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注重多元化评价。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应该改变评价标准,不再只以分数评价吴某,而是做到多方面评价,长善救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