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魏明(化名)1983年出生于湖南省,两岁起被人称为“神童”。他的“神迹”有: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县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某知名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母亲都不让魏明插手,每天早晨起来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明读高中的时候,母亲还亲自给他喂饭。然而读研究生时他还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跻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臭烘烘的,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计零分,2003年,魏明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失望至极,自此之后,她和儿子几乎不怎么交流了。

魏明从“神童”到“平庸”的成长经历,折射出哪些教育问题?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从魏明的案例中,折射出了家庭教育的几个问题:

第一,家庭教育: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教育即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及发展规律,使一切教育和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母亲违背儿童心理和生理规律,在魏明成长的关键期却什么都为魏明做好,使之魏明没有在关键期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

第二,学校教育:重成绩而不重成长。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从心理健康到身体素质,从知识学习到雕琢心灵等都应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遗憾的是,在升学率为主导的评价体系下,成绩成了教育者关心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魏明从神童沦为平庸,主要是应试教育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了个体的发展。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是成绩。

解析:结合题干,逐条分析魏明折射出的教育问题。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