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小学儿童注意的特点,谈谈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小学教学。
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二是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注意规律。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无意注意主要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既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因素,又可以成为造成学生学习分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尽量防止和排除使学生离开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的出现;
②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
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恰当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如果学生只凭借无意注意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具体来说:
①明确目的、任务和意义,以引起有意注意;
②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
③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如果过分地要求学生用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而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具体来说:
①在一堂课中,上课之初教师就应采取措施,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对新的一节课形成有意注意。
②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但当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则必须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
③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
④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
⑤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如边听课边记笔记等习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注意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运用注意,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掌握注意的规律来运用注意,同时,也需要教师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具体来说:
①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③培养学生把注意集中于事物的习惯。
④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
⑤使学生能分析自已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根据注意规律运用的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