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重庆
山东
山西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江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安徽
吉林
辽宁
海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内蒙古
试题要求
对于转化“后进生”,李镇西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还他们以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这,又必须从每一位“后进学生”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这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
发布时间:
2022-11-10
试题来源
2017年6月18日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试题答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题干中李镇西老师强调每一位学生的价值,属于 [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
相似试题
德育应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你有缺点,但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发现。这样吧,我限你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
教师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宽容和理解,但对于学生的品行、毅力须严格要求。( )
判断一位学生是否具有某种品德,不仅要看其是否有相应的道德行为,还要看其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是否统一。( )
“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的,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这反映了马卡连柯的( )。
微信客服
在线题库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