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陶行知先生1926年11月在“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上说:“训育上还有一个最不幸的事体,这事就是教育与训育分家:把教育看作知识范围以内的事,训育看作品行范围以内的事,以为学习知识与修养品行是受不同的原理支配的,甚至于一校之中管教务与训育者不相接洽,或背道而驰。殊不知学习知识与修养品行是受同一学习心理定律之支配的。我们如果强为分家,必致自相矛盾,必致教知识的不管品行,管品行的不学无术。所以,我们希望担任训育的人,要打破知识、品行分家的二元论,而在知识品行合一上研究些办法出来。”

       注释:训育即现在所说的德育。

       (资料来源:谢维和。陶行知先生留下的“作业”—立德树人的逻辑与实践研究之一[J],人民教育,2017(7) )

(1)依照陶行知先生的观点,你认为影响和制约德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分)

(2)你认为德育有哪些基本途径?(5分)

(3)你认为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5分)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1)陶行知先生非常清楚地指出了影响和制约德育(即所谓的训育)的最大的矛盾和“不幸”,并非是德育本身的问题,而是德育与智育的分家,即把德育看成是品行范围内的事情,而教学属于知识范围的事情。在陶行知先生看来,这种德育与智育的分家和“不幸”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校分管教学与分管德育的领导“不相接洽,或背道而驰”,二是教知识的人不管品行,管品行的人不重视学术。

因此,我认为影响和制约德育的主要因素在于处理好智育和德育的关系,即知识和品行的关系。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是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材料中陶行知提出“希望担任训育的人,要打破知识、品行分家的二元论,而在知识品行合一上研究些办法出来”,说明陶行知先生注重知识和品行的结合,强调知行统一。

(2)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有以下途径:

①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② 社会实践活动;

③ 课外、校外活动;

④ 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⑤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⑥ 班主任工作;

其中,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3)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因此,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遵循以下德育原则:

① 知行统一原则。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② 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③ 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④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⑤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⑥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⑦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 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⑧ 因材施教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⑨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1)第一,根据问题判断知识点。第二,结合材料分析知识点。第三,结合材料进行完整阐述。(2)第一,根据问题判断知识点;第二,列举德育的途径;第三,简析德育的基本途径。(3)第一,根据问题判断知识点;第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