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某小学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潘老师听班上学生反映,说该班学生何卫经常在上学途中逗留、玩耍。班主任听后非常生气,叫来何卫,并命令他用四分钟时间从学校跑回家,再跑回学校。由于何卫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到校,潘老师让班上其他同学将何卫按在课桌上,用抹布捂住嘴,再用教棍殴打其屁股,然后,要求其他同学依次效仿殴打,并且警告学生不许将此事告诉家长,否则加倍处罚。
(1)你怎么看潘老师的教育方式?请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8分)
(2)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会怎么对待这种现象?(4分)
(1)潘老师的教育方式是不恰当的。
第一,从教育学角度而言:首先,潘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的规定。“关爱学生”要求教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即在教育学生的方法上,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容许的。而案例中潘老师不问何卫在上学途中逗留、玩耍的原因,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将学生“按在课桌上,用抹布捂住嘴,再用教棍殴打其屁股”,这是明显的体罚学生的做法。其次,这也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与对立。
第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出现材料中的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工作压力过重,出现职业枯竭感,出现将人视为无生命的物体看待的非人性化心理,从而导致体罚学生现象。
此外,潘老师的行为是违法的,他侵犯了学生何卫的受教育权、身体健康权等合法权益,应受到相应的处分。
综上所述,潘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
(2)
班主任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学校班级间互相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面对此现象应: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人,所以对于学生在日常犯错误,我们应把孩子看作孩子,不能在教学中,用自己的视角和观念思考和评价学生的想法和行为。
(2)提高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做到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执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对学生进行体罚,不侮辱学生的人格。
(4)和各科任课教师及学生做好沟通。向其他老师了解情况,对于问题学生进行共同教育。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班级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实现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让问题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改正自己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