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案例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文中所述事例。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根据上述案例分析可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主观能动性。其中:

(1)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主要指人的感觉知觉的灵敏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敏捷性等。材料中,仲永5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由此,父母认为伤仲永写诗的天赋源自遗传的作用,夸大了其遗传的作用,没有重视其他的因素。

(2)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与动物共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由天然存在的自然界构成。社会环境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材料中,“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可知仲永一家世代以耕田为业,可知其家庭环境并不好,父母也没有因仲永写诗的天赋而为他更改一个好的环境学习。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材料中,“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可知父亲认为仲永写诗是有利可图的,所以并未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没有学习的机会,对于仲永的发展也并未起到主导作用。

(4)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表现为创造性。材料中,由于仲永被父亲每天拉着四处拜访同县的人,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未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的发展。

解析:第一,根据问题分析材料;第二,将问题中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完整论述;第三,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