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情境一】

       课堂上,刘老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垃圾,讲述了垃圾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困扰。然后播放动画片,让学生学习如何给垃圾分类。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日常生活垃圾可分为四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接着,教师讲课前准备好的装有垃圾和垃圾桶图片的材料袋下发至各个小组,让学生给不同的垃圾图片进行分类。学生在小组中,把绘有垃圾的图片摆放在各个小组的垃圾桶图片中。王老师巡视了一圈,找出一名学生将分完的垃圾做出说明,分错的学生在下面改正,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情境二】

      课堂上,于老师先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不同地点产生的垃圾情况,并以每个家庭平均每天产生两袋垃圾为例,计算一个班级50人,一所学校1000人,一个月、一年会产生多少袋垃圾。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感受到垃圾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然后,于老师问学生知不知道垃圾分为几类。学生们踊跃发言,最终得出垃圾分为四类。这时,老师找出四名学生,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图片,粘贴到黑板上的四个垃圾桶里。其他学生在小组内将垃圾图片分别摆放在垃圾桶图片中。接着,于老师让全班学生挑出黑板上有异议的垃圾图片,放在了一旁。再通过动画片的学习,让学生们再一次将垃圾进行分类。这时学生们都已经能正确的将垃圾分类,最后通过游戏《垃圾分类小能手》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请对下面两位教师就三年级《垃圾分类》一课同课异构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哪种方法更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理念,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并论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案例中,情境一种的老师和情境二中教师相比,情境二中的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体现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情境一中的教师采取了比较传统的授课方式,虽然也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少,参与度也较低,不能很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垃圾不分类对于地球环境产生的影响。

而情境二中的教师的教学实施过程更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给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通过讨论发现了家里可以分为哪几类,同时通过小游戏、动画等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垃圾分类,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观要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