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王老师, 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  20  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这一次,他没有按照惯例公布学生的成绩。试卷改完后,王老师分别找到了这几位同学,耐心地分析了他们考试中的问题,勉励他们认真学习,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事后,他对同事说:“通过这件事,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的那一份责任。” 

(1)分析王老师做法的可取之处及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2)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树立什么样的评价观?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1)王老师做法的可取之处:①材料中王老师听取学生的意见,不用成绩的好坏来判别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了学生的隐私,有效地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缓解了学生对考试结果的焦虑;②王老师帮助学生分析考试中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让学生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③王老师对学生的认真负责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材料中给学生排名次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的教学工作中,暴露出当前教学评价中的一些弊端:①评价结果以排名的形式公布,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②评价内容过多依仗学科知识,忽略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考查;③评价结果过多强调共性,忽略了个体;④评价主体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学生、 家长、管理者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⑤评价仍然偏重结果,忽略过程,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没有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积极功能。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形成发展性评价观和激励性评价观,具体表现在:

①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②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③评价内容综合化

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④评价标准分层化

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⑤评价方式多样化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⑥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⑦关注发展过程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 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解析:同上。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