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同学们请说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图形?(依次呈现各色纸片图片)
学生: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老师:ok,我们来做个拼角的游戏,把三角形三个角拼在一起会有个特殊现象,看谁能发现?
(同学们跃跃欲试,老师分发三角形,每人一个)
老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折纸。
(当学生代表把各种结果展示在黑板时)
学生甲:都是直线(其他同学也陆续说是直线)。
老师:这说明什么问题?请同学们用量角器测量下三角形各个角并相加,然后报告得数。
学生甲:179。
学生丙:181。
学生(多数):180。
老师:为什么多数同学都是180,个别有的有所小偏差?偏差是由于度量三角形时的误差,实际上都是180,也就是平角。
老师总结:今天大家都通过折纸游戏发现,任意一个三角形都能拼成一条直线,这太棒了,又通过测量验证,理解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重要理论,同学们要牢牢记住,它是我们今后学习其他知识的关键。
问题:从影响识记因素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老师合理组织识记的做法。
根据识记的影响因素,可知:
(1)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与学习者的知识经验联系越紧密,越有利于识记。材料中,教师让学生识记前,先选择了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种类,让学生知道,今天所要识记的材料与原有的知识相关。
(2)识记材料的数量与学习程度的大小。学习程度越深,越有利于识记。材料中,教师让学生识记前,先动手自己操作,然后再量,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学生能深入理解识记材料,更好识记。
(3)识记任务的重要性。识记任务的重要性越大,越有利于识记。材料中,教师告诉学生记下这个结论对今后的学习有帮助,体现了这一点。
(4)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识记的效果。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识记。师生通过动手实践,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识记的效果。
(5)识记的方法。识记的方法越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越有利于识记。材料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识记,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能更好地提高识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