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案例一:某班学生王顺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刘老师课后批评了王顺,让他写下保证书,反省自己的错误,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之后王顺在课堂上能做到认真听课,不再违反纪律了。

案例二:李磊在课堂上玩手机被张老师发现了,张老师便将他的手机收起来,并且告诉李磊只要这节课认真听课,表现优秀,课后就会将手机还给他,结果李磊在后半堂课认认真真,还积极地回答问题。

案例三:学生张凤一向成绩不好,在一次考试中他偶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王老师表扬张凤成绩有所提高,并和同学们一起鼓励张凤继续努力学习,张凤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感到无比自豪,于是他开始发奋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

问题:

1)根据外部强化理论并结合案例说明三位教师各自运用的强化方法。(6分)

2)简要阐述外部强化理论的优缺点。(8分)

3)请谈谈这三则案例带给你的启示。(6分)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1)外部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和负惩罚四种类型。

①案例一中刘老师运用了正惩罚的方式进行教育。王顺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刘老师课后批评了王顺,让他写下保证书,反省自己的错误。即对于王顺的不良行为,刘老师以要求写保证书这样的厌恶刺激方式促使其改正问题。

②案例二中张老师运用了负强化的方式进行教育。张老师告诉李磊只要这节课认真听课,表现优秀,课后就会将手机还给他,体现了负强化的教育方式。

③案例三中王老师运用了正强化的方式进行教育。张凤一向成绩不好,在一次考试中他偶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王老师表扬张凤成绩有所提高。体现了正强化的教育方式。

(2)外部强化理论,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①优点: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因为,一种行为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是否重复发生。教师的职责就在于通过正负强化手段去控制和影响学生的行为。为此,教师为使某种行为重复出现,就应采取强化的办法使之增加。如果要消除某些不良行为,就采取惩罚的办法使之削弱。

②缺点:强化理论所说的控制,主要是指从外部加给人的环境因素。至于这种外部因素如何通过人的认识和心理而起作用,强化理论则没有着重地加以说明。

(3)以上三则案例带给我以下启示:

①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即对正确的行为,对有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对于不良行为,对于一切不利于学习的行为则要给予处罚。强调奖励与惩罚并用,并不等于奖励与惩罚并重,而是应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因为过多运用惩罚的方法,会带来许多消极的作用,在运用时必须慎重。

②及时而正确地强化。所谓及时强化是指让人们尽快知道其行为结果的好坏或进展情况,并尽量的予以相应的奖励;而正确强化就是要“赏罚分明”,即当出现良好行为时就给予适当的奖励,而出现不良行为时就给予适当的惩罚。及时强化能给人们以鼓励,使其增强信心并迅速的激发工作热情,但这种积极性的效果是以正确强化为前提的:相反,乱赏乱罚决不会产生激励效果。

③奖人所需,形式多样。要使奖励成为真正强化因素,就必须因人制宜地进行奖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其需要也各不相同,因而他们对具体奖励的反应也会大不一样。所以奖励应尽量不搞一刀切,应该奖人所需,形式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奖励的效果。

解析:同上。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