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在《师范生应有之观念》一文中说到,教育者,乃为教养学生而设,全以学生为中心,故开办学校、聘请教师,无一非为学生也。若无学生,焉有学校?既无学校,焉有教师?然则教师与学生,焉可无同情耶?同情谓何?即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学生之休戚即我之休戚,学生之苦恼即我之苦恼是也。
结合上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简述师生关系的特点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6分)
(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分)
(1)师生关系的特点:
①互动性,即师生关系是在交互的活动中形成的;
②平等性,即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格、话语权等的平等;
③复杂性,即师生关系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由“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和伦理关系等不同层级的关系组成的动态系统。”
④多元性,即允许师生关系有多种形式,不再拘泥于一种标准规范;
⑤生成性,即师生之间并不是朝着一个已经规定好的、固定的目标发展,而是在交往中逐渐生成彼此认可的关系类型。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
①尊师爱生。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信赖,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尊敬与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②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
③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④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2)教师方面: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谈话,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兴趣、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身体状况等,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
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或是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教师应当是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的向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
④发扬教育民主。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特别是教师能与学生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善于理解学生,这是解决师生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
⑤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教师应牢固树立民主思想,热爱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公正地处理问题,用更为宽容的态度去接纳学生的独特个性行为表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一般师生之间的联系与交往要经历四步:接触—亲近—共鸣—信赖。
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
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师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制度伦理建设,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晰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规定,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学生方面:
①正确认识自己。学生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应该努力的目标,对于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②正确认识教师。学生应该摒弃对教师的固有成见,要学会客观地认识和理解教师的付出,积极主动地和教师沟通,这样互相理解的师生双方才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基础。
其他方面:
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②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