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材料】

       小学一年级教师张仪,为使刚入学的学生快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要求学生在计算例如“你有7个苹果,再给你2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这一类型的应用题时,一定要写成7+2=9的形式(大数在先的形式),而不能写成2+7=9的形式。并在作业中把2+7=9的作业判为错误,要求学生重写,甚至在考试中也沿用这样的要求。因此失分或被罚重写的孩子们觉得很委屈,家长们也表示不理解,“结果是对的,为什么判定为错误?”“孩子连加法的交换规律都会了,为什么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才算对?”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张仪认为家长不懂教育,也不愿解释。后来,有的家长找到校长,要求学校纠正张仪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素质。

(1)请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评判教师张仪的教学行为。(5分)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①违背了新课改的学生观。新课程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材料中,张仪老师规定学生的数学书写固有模式,无法灵活给予评价,没有看到学生身上的潜力,没有给予人文关怀。

②违背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小学儿童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两者之间过渡的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而材料中是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张仪老师要求“一定要写成7+2=9的形式(大数在先的形式),而不能写成2+7=9的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这一特点。

解析:第一,依据材料梳理出符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点;第二,将知识点进行简单介绍,并指出材料中张仪的教学行为。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