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基本启示。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基本内涵是:
(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这种知情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完善者”。而要想最终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应该有一个现实的教学目标,这就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罗杰斯提倡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有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积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自由学习指的是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罗杰斯所倡导的学习原则的核心就是让学生自由学习。
(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主张用“学习的促进者”代替“教师”这个称谓。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
教学改革的基本启示:
(1)真诚一致,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以诚相待。
(2)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教师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
(3)同理心,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其对世界客观的看法和态度,用“我理解你错在何处”的表达方式代替常用的结论性评价和判断,对学生的思想、看法表示理解和尊重,尽管学生的想法有时是肤浅的、不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