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师为了上好《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课,精心制作PPT,并准备了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挂好后,引起围观。课上他播放了视频,接着演示了青蛙标本,因标本过小,后面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林老师不断翻着PPT,却没适时做出讲解。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PPT还没翻完,课后同学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的,老师说的都没有听清,而且PPT白色背景上的浅色字很模糊。”
问题:
(1)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直观手段存在哪些问题?
(2)联系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的直观效果。
(1)林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①没有做到直观和讲解相结合,该教师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
②没有运用感知规律中的强度律和差异律,未能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如PPT白色背景浅色字很模糊,导致学生没有看清。
③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学生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没听清。
④教具过早呈现,课前就全部摆放悬挂,吸引了学生围观。
⑤教具过多,准备了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
(2)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案例中,林老师未合理选用标本,青蛙标本过小,可以不用;教具要适时呈现,避免为了直观而直观。
②加强语言与形象的结合,要在提供视频等直观之前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适时结合语言加以描述。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教学实际中,可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案例中,林老师的课件应该突出对象与背景的差异,提供的青蛙标本应该足够大。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提供直观教具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教具大小应该有利于全体学生感知,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被动直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