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五年级同学天天告诉妈妈,他讨厌数学老师赵老师,并且不喜欢数学课。天天妈妈问他原因。天天说:“课堂上老师总喜欢提问自己喜欢的学生,几乎不提问成绩差或者表达不清晰的学生。有时自己想的答案比老师提问的同学回答的都正确,但却没有机会表达,老师对好学生总是微笑,并说些鼓励的话。对成绩差的却漠不关心,没有鼓励。”所以天天越来越讨厌数学老师。
请你根据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分析和评价这种现象。
结合案例材料,材料中体现的是由于教师的差别对待所造成的不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师生关系出现问题,则会造成像材料中的天天不喜欢数学老师,进而不喜欢数学课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当从自身出发,主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谈话,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兴趣、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身体状况等,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材料中,赵老师应当主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搜想,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
第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或是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教师应当是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的向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材料中,赵老师应当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能只看到知识学习的结果。
第三,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材料中,赵老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素养,让学生真正尊重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
第四,发扬教育民主。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特别是教师能与学生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善于理解学生,这是解决师生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材料中,赵老师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对“好学生”和“差学生”区别对待,应当做到为学生着想,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
第五,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教师应牢固树立民主思想,热爱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公正地处理问题,用更为宽容的态度去接纳学生的独特个性行为表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材料中,赵老师可以通过以上方法,热爱、尊重、公平对待像天天这类的学生,则会缓和紧张的师生关系。
第六,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一般师生之间的联系与交往要经历四步:接触—亲近—共鸣—信赖。材料中,赵老师应当主动与天天沟通,寻求天天的信任。
第七,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材料中,赵老师在处理类似矛盾事,应当敢于审视自己的差别对待学生的问题,敢于自我批评。
第八,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师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制度伦理建设,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晰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规定,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材料中,赵老师不提问“差学生”的做法实际上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当提高自身法制意识,保护天天的合法权利。
综上所述,材料中的赵老师没有处理好师生关系,造成了学生天天和老师之间的紧张关系。应当从自身出发,自我审视,加强沟通,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