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节教学课上,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之后,李老师让前后桌的每4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班级学生的座位是按照他们的身材高矮编排而成的)讨论“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同时,李老师告知学生:“你们小组内部每一个人不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你们小组同伴的学习负责。”学生立即讨论起来。
“晾衣架是三角形的”
“我家空调下面的支架是三角形的”
“我的风筝是三角形的”
……
当学生讨论时,李老师适时介入,引导,促使学生畅所欲言。
请运用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结合材料,李老师的做法既有不合理的地方,也有合理的地方。
李老师的做法不符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没有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老师在实践中尽量能够优中差组合,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确保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的竞争。材料中李老师直接让前后桌的每4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违背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李老师合理的做法主要在下面几点:
第一,李老师注重培养合作学习的理念。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材料中李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二,李老师选择了适宜的合作学习内容。材料中李老师在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时选择了学生们都会,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学习内容,以此学生的知识进行了巩固,整个课堂的效果也非常好。
第三,李老师选择了恰当的合作学习方法。材料中李老师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同时在讨论时每一个人不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小组同伴的学习负责,这就使得学生在讨论时更加注重讨论的方向和内容
综上所述,李老师有合作学习的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但在分组时也要注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