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大批有创造活动能力的人才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良好的氛围是师生互相激励的催化剂,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的智力活动不受压抑,让学生可以放开眼界,多元地关注世界的发展,尽情地思考,尽情地提问。
(2)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与想象力。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创造性思维过程是对头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调动、重组过程。当然,并不是知识经验丰富的人都有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在丰富学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想象力训练,使其大胆想象,敢于异想天开,创新进取。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产生诧异并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求知欲又称为认识兴趣,是好奇心的升华,是人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 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在教学中,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还要有意通过启发式教学或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疑难,产生求知的需要和探索的欲望,主动提问和质疑。要有意识地强化他们对一切事物的兴趣,以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
(4)进行思维训练。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例如在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鼓励学生自编应用题,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科学实验证明,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品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仅和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因素和个性特征有密切联系。实验研究发现,有创造力的儿童富有责任感、热情、有毅力、勤奋、富于想象、依赖性小、喜欢自学、勇于克服困难,好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等。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结合教学实际,加强学生的独立性、勤奋、自信和持之以恒等优良个性特征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大批有创造活动能力的人才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