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教师在对学生运用惩罚的注意事项。
运用惩罚的注意事项。在儿童行为管理中,如果使用到惩罚技术,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使用惩罚要有节制。一般说来,应尽量避免采用惩罚的方式来矫正行为。如果确实需要使用惩罚,也尽量采取适当的惩罚方式,比如采用负向惩罚(如没收物品、取消特权等)比采用正向惩罚(如体罚、关禁闭等)能给个体带来更少的身心伤害。
第二,实施惩罚必须客观、一致。就是无论什么时候,惩罚都是一致的,而且对待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例如普通学生做了错事受到老师的批评,而班干部犯了同样的错误却可以免受惩罚,那么惩罚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
第三,要及时告知受罚者惩罚的理由。为保持惩罚效果的持久性,在实施惩罚前,应明确告知个体受到惩罚的理由。这可以加深受罚者对不当行为及其后果之间关系的认识,减轻对惩罚的误解或怨恨,如果能够唤起受罚者的内疚、自责反应,将更有助于受罚者在以后的活动中主动抑制不当行为的发生。
第四,提供适宜环境,强化良好的替代行为。由于惩罚只能告诉儿童不应该做什么,却无法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因此,在受罚期间,可以通过调整刺激环境,诱发良好行为反应,一旦儿童表现出可接受的行为,要及时给予积极认可。
参考文献:张景焕主编.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