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减负”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2018年12月28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公布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共30条。《通知》再次强调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对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及监管校外培训机构要求都进行了明确。《通知》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并强化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各方责任,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从多角度谈一谈如何才能落实中小学减负。
减负是减去学生的多余负担,在具体落实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在教育有关部门方面:(1)应当把《通知》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中去,做好监管工作。(2)也可以做公益宣传,号召社会关注学生减负问题,共同监管。(3)同时也可以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
其次,在学校方面:(1)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编班过程可以邀请家长、社区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参加,接受各方监督。(2)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3)规范考试,中小学阶段是打基础,但不是频繁考试,取消周考、月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
然后,在教师方面:(1)老师要控制家庭作业的数量,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2)教师不得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在日常教学中也不得随意评价学生成绩好坏。(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唯分数论。(4)教师不得利用体育、美术课上其他语文、数学、英语等课。(5)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布置差异性作业,将“质”与“量”有效把控。
最后,在家长方面:(1)家长自身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一味注重分数。(2)主动参与帮助孩子完成作业,积极引导使孩子对学习有兴趣。(3)及时和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