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以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品德形成是学生能动地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实现,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练,每一种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
从客观环境影响来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不断提高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的曲折前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