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上课不注意听讲,几次不完成作业,班主任张老师到小强家去家访。没等张老师介绍完来意,小强的爸爸就大骂儿子:“没出息,又闯祸了,老师都找上门来了!”把老师的家访当做是来告状。张老师想到了小强平时犯错误了,最怕老师找家长,于是,张老师没有说孩子没完成作业,而是说来给孩子补课的。并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表现的挺好的,尊敬老师,乐于助人,劳动积极,学习也有进步,只是基础知识不太扎实,所以来给补补课。小强爸爸不好意思说,自己没文化,教育孩子就是简单打骂。张老师把小强拉到胸前,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要好好听爸爸的话,多帮爸爸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要认真学习,及时完成作业。并劝小强爸爸不要打骂孩子,要多看到他的长处,多关心孩子。张老师为小强补了课,家长和孩子都很感激。
此案例反应的是班主任如何进行家访的问题,请结合此案例,谈谈班主任在家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班主任在平时的家访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家访的目的性。家访的目的有:①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②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家庭教育状况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家庭的表现;③和家长一起研究、改进对学生的教育。材料中,班主任没有以告状为目的,而是及时发现家长与孩子的矛盾,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教育了家长,更好地做到家校合作。
(2)了解学生。家访前,班主任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材料中张老师想到了小强平时犯错误了,最怕老师找家长,于是及时更改了家访的理由,避免了小强爸爸会打骂小强的可能。
(3)提前预约。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4)时间的选择与控制。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5)内容和方法。首先,不要只在学生出了问题后才去家访。进行家访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要在可能的情况下,经常进行家访。如果等出了问题再解决,不如平时多疏导,防患于未然,以免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一种“老师上门,坏事在身”的误会,让学生对家访产生一种恐惧情绪,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产生不良后果。材料中班主任是在小强表现不佳之后才想到家访,易让家长产生误会。
其次,不要只访学生的情况。学生的精神素质、学习情况往往受到整个家庭氛围的影响,要教育好学生,就有必要了解整个家庭的情况。在家访中,既要访学生,又要访家长,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和家长的交谈,力图对其经历、学历、性格特征,以及对子女教育的认识、时间、精力、经验等情况有所了解,同时还要注意从房间布置、家务安排、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观察。材料中班主任并没有只关注小强本人的情况,还劝说了家长要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
再次,不要只谈缺点。向家长反映情况,应力争全面、客观、具体,不能“报喜不报忧”,更不能只偏重于学生不足的一面,向家长“告状”,欲借家长之手来管学生。有的家长不懂教育方法,往往以“棍棒教育”相配合,其结果会适得其反。教育目的达不到,反而会让学生深得教师“无能”,失去在学生中的威信。因而在家访时要特别注意,和家长沟通情况,不可忽略对学生进步一面的肯定,先鼓励其发扬优点,不断进步,然后再指出不足,提出希望。材料中,班主任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尊敬老师,乐于助人,劳动积极,学习也有进步,只是基础知识不太扎实,既阐明了小强的缺点,也让家长看到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再者,还需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教师家访的目的在于使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震动,认识上有所提高,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受皮肉之苦,希望家长能用教育说服的方式,而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靠武力压服。材料中,班主任劝小强爸爸不要打骂孩子,要多看到他的长处,多关心孩子,指出了教育孩子的方法。
最后,不要将学生排除在外。教师的家访,除特殊情况外,和家长交谈时,应让学生也在场,以免使学生猜疑,产生误解。坚持家长、学生、教师三方在一起的办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产生误解,让家长、学生更诚恳地接受教师的建议与批评,而且当着家长面表扬学生,本身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有力的激励作用。
(6)讲究谈话的艺术性。要把握谈话的主动性,班主任要巧妙地控制整个谈话内容,有条不紊地转变话题,鼓励和启发家长谈你感兴趣的事。在整个谈话过程中,要始终表现出你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进步的喜悦,对其后退的忧伤,这会使家长十分感动,从而更加信任你,主动配合你的工作。对护学生短的家长,不要冲动地责备,而要平静地分析,使其得出结论,再教育学生。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在不便于直接说出本意的时候,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可以采用同义代替、侧面表达、模糊语言等方法,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本意。家访交谈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确定自己的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式,并且在情况突然变化时能迅速地调整其说话的内容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