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当前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地区之间、中小学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家长之间发展不均衡,如有的老师一年有三到五次的外出学习机会,而有的老师一年只有一次,虽然教育部规定老师每学期必须有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但是很难落实。心理健康老师的相关培训都是政府部门或者教育部安排的,较多为政策性文件学习以及心理咨询相关内容的学习,而在经验方面或者技能方面却是空白的,所以很多心理健康老师在工作中略显无力,因为没有较为深厚的功底,缺少咨询的时间的积淀,心理咨询的原则就是助人助己,先帮助自己成长,才有能力帮助别人成长,但是现在很多心理健康老师都做不到。
再说到师资建设和“师源性”心理伤害,有的学校有十到二十人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而有的学校只能将主管德育或者班主任工作的老师调转到心理健康岗位上或者监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学校有将近400平6个教室用来做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有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这样不仅不能推进心理健康建设,还会造成很多问题,不懂的人做专业的事有两种结果,事倍功半或者越管越乱,从而造成很多师源性心理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
【材料2】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两者有效融合能够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作为德育工作者,应当重视两者融合的积极作用,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进而推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
但部分主管德育工作的老师,因为没有心理学方面的基础,所以在接受心理健康工作后很是头痛,虽然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却无从开展。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德育工作的老师应该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以及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不同。心理咨询注重的是治疗,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对心灵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激发。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
(1)谈谈如何有效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8分)
(2)谈谈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7分)
(1)案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时间不均衡、培训内容不均衡;②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一;③教师专业性不足,甚至自身心理发展水平不足;④管理混乱,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①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③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④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教育部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教师培训用书,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
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
(2)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应做到:
①德育应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吸取有益的成分,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为“我”所用。具体地说,一是德育应真正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内容之一,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看作是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的合理的扩展与延伸,使德育工作在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要求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最一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二是德育工作者应更新德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品德形成中的主体地位,少点说教和灌输,多一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注重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三是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中移植些方法作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
②心理健康教育应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并借助德育实践拓展自身的操作途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一要采用德育的“视野”和“思想方法”,主动地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更坚实的后盾。二要通过丰富的德育实践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炼意志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③应该把“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作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切入点”。这是因为:首先,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可以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种完整和健全的心理结构,使个体具有较高的动机水平和自我意识,从而形成一个高层次的、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其次,健全人格的建构和培养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基础。再次,健全人格的建构和培养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主要途径。最后,人格教育的内在机制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提供了内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