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你所熟悉的某一教学内容,简要设计一个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教学设计方案(注意与教案相区别)。
具体如下:
(1)学习内容的分析方法恰当
(2)教学环境为多媒体教室,有电子白板、投影仪、个人电脑、实物投影仪等。
(3)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清楚。
(4)教学环节完整,简练、前后自然。
(5)说明教学难点解决的教学策略。
(6)要有教学评价环节设计。
(1)学习内容: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
父母亲情的培养是小学生阶段学校和家庭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父母与孩子之间越来越多的沟通障碍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会形成一定的心理缺失。本节课是《父母的爱》中的写作内容,本单元学习的是记叙文的写作。不仅仅要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更要掌握记叙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的技巧。要求学生写与父母之间的事,对父母说的话。可以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在记实文中,人和事是紧密相连,本次习作属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2)教学环境
上课前,学生通过查找网上资源,自身实际,和家长的沟通来准备本次作文的素材。教师通过网络途径或者学校资源搜集和制作父母之爱的课件,以及需要的影视、动画图片资源。教师通过云平台或者口头说明等方式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习作要求,提供相关网站的网址和发布在云平台上的关于父母之爱的优秀文章和其他资源。
上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汶川大地震影片片段,并展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照片和漫画等。将学生引入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的残酷情境中。让同学展示课前准备的作文素材。
(3)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的生活环境各异,老师在开家长会时与家长沟通,很多学生都与父母的关系疏离,有的还生活在离异家庭,亲情意识淡薄。有些学生不和父母交流沟通,与父母关系不融洽。五年级的学生处于从家庭关系走向同侪关系的关键时期,通过此单元的学习,更让学生更主动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4)教学环节
①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上网查资料来准备素材。教师进行教学制作课件、准备相关资源,教师通过云平台或者口头说明等方式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培养学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适应网络环境的写作。
②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汶川大地震影片片段,并展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照片和漫画等,将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感受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那么的残酷,它使许多的爸爸妈妈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也使许多的孩子失去了最亲的父母,致使许多人流离失所,在那次地震中演泽了一段段感动人必的亲情故事,让学生通过视频再看看那些动人的画面,并让学生谈一谈感受。
③作文指导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本单元学习到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明确本单元所表达的思想情。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的课文,充分理解课文中表达的不同方式爱的表达。我们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表现父母之爱的课文,谁能说出这些文章是怎么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明确本单元习作要求。然后提出问题:你要对父母说什么?你要讲述与父母之间的什么事?怎么写片段?如何去选材、全篇如何布局?
④作文创作
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交流完成之后,教师请每个小組陈述提出问题的讨论结果,组成员进行补充。教师根据课前分姐,针对所提的问题,结合课前积累素材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源,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填写表格,讨论时间限定5分钟。根据交流结果,学生自行撰写作文提纲。教师总结一篇习作不仅开头和结尾特别重要,选材也很重要。
⑤作文修改
本单元习作分为两个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完成提纲撰写之后,第二课时进行作文撰写。完成后再次进行讨论完善,让小组成员分析作文的内容,指出优点和缺点,自主修改作文。让学生用心交流,最后给出优秀范文参照。
⑥课后评价
学生在课后线上发布作文。填写自评表和互评表。在云平台同学的个人作品下留言,互相评价同学作品。在班级举行父母之爱演讲比赛,深化情感交流。教师积极督促部分未完成写作任务的学生,整理班级作文。发放互评表和自评表,要求学生要对自己小组成员的作文进行互评。教师也要给每一位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并且邀请家长加入教育云平台,让家长关注孩子作文,并且留言。组织班级活动活动。收集学生反馈,修改教学设计。
(5)教学难点解决的教学策略
重难点在于学生能用优美的词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在作文过程中把握事件的侧重点。针对以上重难点,采用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学习共同取向的教学策略,使师生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合作者,不仅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