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重庆
山东
山西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江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安徽
吉林
辽宁
海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黑龙江
内蒙古
试题要求
教师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发布时间:
2022-11-10
试题来源
2018年11月3日重庆市万州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试题答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主要权利。学生的人身权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其中,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 [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
相似试题
学生李某放在课桌的钱包不见了,班主任对全班同学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男生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生发短信“某某,我爱你”,被上课的老师发现没收,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道德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由此赋予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教师的行为举止能成为学生学习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
学生在学习教师和书本所提供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超越教师的认识,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是因为学生具有( )。
微信客服
在线题库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