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学老师教授英语课《保护地球》,教师在教学媒体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从课堂的导入到新内容的呈现,新内容的操练以及新内容的运用等环节都使用了课前自制的大量图片以及写有词汇和句子的纸条。一节课下来,黑板上贴满了纸条,几乎没有直接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
试从教学原则、教师角色、学生学习及教学媒体四个角度剖析上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题干中语文老师违背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如下:
(1)从教学原则角度而言: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原则为教学服务。
①首先,题干中英语老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一直使用自制的大量图片以及写有词汇和句子的纸条,没有正确将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效结合,属于直观性原则的滥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虽然可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靠直观感知获得,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大多来自于间接经验。不能把直观当做目的,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不是直观得越多越好。
②其次,题干中英语老师在教学中违背了启发性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题干中英语老师在大量的直观手段,整个教学环节中并未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违背了启发性原则。
(2)从教师的角色角度而言:
①首先,题干中教师的做法过于强调了以教师为中心,违背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认为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体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题干中英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过分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课堂中教与学的高效开展。
②其次,题干中英语老师的做法未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从教师工作基本环节而言,备课是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课堂教学师生的互动的过程中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调整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巧妙地生成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但是材料中的英语老师教师未关注到课堂上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只是一味地使用课前自制的素材,未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
(3)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
①首先,题干中英语老师的做法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学习,而是主动建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题干中英语老师的教学做法属于典型的满堂灌,未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②其次,题干中英语老师的做法未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改提倡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材料中英语老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并未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等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4)从教学媒体角度而言:材料中英语老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使用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物质工具。教学媒体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必须要灵活利用,特别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影响教学传媒选择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②学习者方面的因素;③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④技术方面的因素。材料中英语老师过于注重多媒体展示,未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启发、点拨和互动。因此,教学媒体的选择,应该既考虑教学需要什么媒体,能到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又要顾及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