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材料: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可量化的,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主义智力和存在主义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我们应该更宽泛地看待“智力”这个概念,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聪明之处,也都具有在某些领城成才的能力,没有人是全能,也没有人是无能。多元智能教育强调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和短板,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只要放对地方,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天才。

问题:请分析阐述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智力观念提出了新的诠释,为我国新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如下: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学习风格。因此,我们应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教学真正成为愉快教学、成功教学,而不是把学生区分为三六九等。

(2)科学的智力观。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言语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和培养。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多元的,其作用方式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教学,要善于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尤其是要根据学生智力结构中的优势智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读了大学的人才是人才,也只有通过上大学这条路才有可能成才。而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只要这一优势智力得到了合理的发展,人们都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成才的道路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解析:同上。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