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案例一:妈妈开家长会时,老师给家长说:“你家孩子在全班表现最差,坐三分钟就分心。”妈妈回到家后,骗孩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可以坐三分钟,进步很大。”孩子很兴奋,从此可以坐到五分钟、十分钟……妈妈用“骗”的方法把孩子骗进了大学。
案例二:一场考试后,一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22分,老师问他为什么考不好,学生回答说:“对语文不感兴趣。”老师说:“不感兴趣还能考22分,太厉害了,稍微花点时间一定能考好。”等到下次考试,学生考了30分,老师夸张地说:“你很聪明,稍微用点力就能进步这么大。”学生在老师的“骗术”下越来越努力,成绩也越来越好。这位老师用这个方法“骗”到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已是最聪明的,之后无论他接手的是多差的班级,经过教育之后都无差生。
问题:
(1)上述案例中的教育智慧反映了什么教育原理?(3分)
(2)上述案例对你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哪些启示?从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方面阐述。(12分)
(1)上述案例中的教育智慧反映了教师期望效应,它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敏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想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案例中的妈妈和教师通过不断给孩子和学生传递好的期望,使得他们不断地按照这个期望来发展,最终取得了教育上的成功,
(2)①教学观:新课程倡导全面发展的教学观,要求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案例一中的教师只关注结果,没有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同于传统的教学观。案例二中的教师鼓励而不是批评语文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这说明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及其学习过程。
②学生观: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案例一中,孩子只能坐3分钟,老师就断言孩子全班最差,没有看到学生改进的可能性,而案例一中的家长恰恰相反;案例二中的老师认为语文成绩22分的孩子也很聪明,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引导,并且相信他以后会越来越好,这位老师看到了学生身上的发展潜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③教师观:新型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不是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学生学会学习。案例一中的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帮助,反而说学生表现差;而案例一中的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上述案例启示我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现,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切实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