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com
天津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吉林辽宁海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
试题要求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心算技能一般可利用运算规律,对算式进行变形,使算式表达符合已有的心算操作基础,从而准确的快速计算。例如,某教师在教1.8×27时,教学过程是:

呈现1.8×27=(2-0.2)×27

=2×27-0.2×27

或者1.8×27=1.8×(30-3)

=1.8×30-1.8×3

出一些相似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纸笔操作练习,从而产生言语表征,形成熟练的心算技能。

问题:

根据心智技能形成理论,说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这种心算技能。(9分)

发布时间:2022-11-10
试题答案
答案: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学生在观察、记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也是心智技能的不同形式。

(1)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论。

①原型定向阶段。原型定向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动作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案例中,该老师对解题的步骤进行了详细演绎,使学生充分掌握解题的步骤。

②原型操作阶段。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案例中,该老师出一些相似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纸笔操作练习,这体现了原型操作阶段的训练要求。

③原型内化阶段。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实践方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在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案例中,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纸笔操作练习,从而产生言语表征,形成熟练的心算技能,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

(2)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①遵循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充分体现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因此,在培养学生形成心智技能时应遵循这一理论,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智力活动转化。

②根据心智技能的种类选择方法。心智技能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要因其复杂程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途径,如加减运算、字形笔画分析等,宜采用整体方法来训练。

③积极创造应用心智技能的机会。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心智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只有经受实践考验,应用自如,才能形成稳定有效的心智技能。

④注重思维训练。学生的心智技能的核心心理成分是思维。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一项对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措施。为此,在心智技能的训练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除上述的基本要求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解析:第一:分析题目;第二:结合材料,将题目涉及相关理论进行完善并完整论述;第三:总结。  [完整解析请在题库中查看]

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客服

在线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