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际中我们常常发现,在许多课堂上,教师只管自己讲述,学生没有适当的反应,甚至各行其是,如看小说、发信息、听音乐。久而久之,课堂变成了一个人际疏离、情感淡漠、效率低下的场所。
(1)请你从教师自身的因素分析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12分)
(2)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12分)
(3)结合实际谈谈一堂好课应该具备怎样的标准。(16分)
(1)结合材料,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教师产生了倦怠心理。因为社会、学校、个人等因素,教师容易产生工作效率下降、不关心学生的行为。
第一,从社会看,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其劳动强度不成正比,极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心理上的极度疲劳。
第二,从学校看,学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学校的组织氛围和谐,是教师心情愉快、工作效率高的保证;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机制是否科学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在这种工作压力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第二,从个人看,A型性格、低自尊或外控的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综上所述,产生教师这种行为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学校、个人自身特点等。
(2)结合材料,要想改变课堂中的这种现象,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
(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3)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教师角色适应能力。
(4)寻求学校的帮助。
(5)寻求社会的支持。
此外,教师个体在无力解决自己因职业倦怠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时,求助于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改变材料中教师的现状。
(3)一堂好课的标准有:
(1)目的明确:一是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得当: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结构合理: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语言艺术:讲普通话,要清楚、注意抑扬顿挫等。
(6)气氛热烈: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7)板书有序:形式上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内容上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8)态度从容:充满自信,适当应用肢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