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霞(1910—2004)是浙江省诸暨市人,1927年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先后在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嘉兴集贤小学、萧山湘湖师范学校、南京东区实验小学、杭州林司后小学任教。1932年起任职于南师附小前身——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抗战期间,辗转于浙江、湖南、四川、西康、贵州等地。1946年,重回中央大学实验学校。
斯老师的“童心母爱”理论,最浅显的解释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有母爱。要与孩子打成一片,必须有童心;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这就叫对学生的母爱。
斯霞老师是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这一理念的。
———“斯老师爱我们,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这都体现在一些非常琐碎的小事中。小学五年中,斯老师不知道给我们多少人拔过牙、缝过扣子。小学阶段,我们都在‘换牙’,有时候上着课,突然有同学说牙痛,牙快要掉了,这时斯霞老师就会走过来,用手帕包住牙一拔,拔下来了。下课,斯霞老师和我们一块踢毽子,我们都把她看作自己的母亲。”
———有一个小男孩,身体很虚弱,每天到校时脸色苍白,直冒冷汗。听说他家住得比较远,斯霞就亲自去了一趟,果然要花半个多小时。斯霞想,一个有病的孩子每天跑这么远的路来上学肯定很累。她就征得孩子家长的同意,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住。
———女孩子的小发辫散了,斯霞会耐心地替她梳好;男孩子爱随便脱衣服,斯霞总是关照他们及时穿上。有时天气突然冷了,斯霞就找出自己孩子的衣服给学生穿上。很多年后,毕业多年的学生来探望斯霞老师时,总要说:“斯老师,这件毛衣是我穿过的呀。”“斯老师,这张床是我睡过的呀”……
除了母爱,斯老师还富有童心。一位学生回忆说:“有一次,斯老师组织班上的同学搞一个游戏活动。当时,斯老师已50多岁了,快能当我们的奶奶了。但她在自己头上扎了两个小羊角辫,跟我们一起蹦蹦跳跳,就像一个孩子。我们一下子缩短了与她的距离,觉得斯老师就是我们的朋友。”
斯老师不仅有“童心母爱”,更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一位老师说起斯老师在教学上的一件往事:“我记得很清楚,有一篇语文课里说‘兔子踢死了老鹰’,斯霞老师很困惑,兔子怎么会踢死老鹰的呢?老师自己都不信怎么跟学生讲?后来她就去查资料,但就是找不到这样的记录和相关知识。最后她找到了南师大的教授,最终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斯老师备课就是这样的投入!”
还有一位当年的学生王党生回忆说:“记得上《小英雄雨来》时,课间时同学都去玩了,我忘了东西在教室,回去拿,看到斯老师在不断挥鞭子,我就纳闷,她为什么要挥鞭子呢。原来课文中她要表演雨来是怎么挥鞭子的,还问我,王党生,我这样挥像不像啊?可见斯老师为了教我们,在平时下了多苦的功夫!”
“她教我们认字也很用心,很生动形象。”一位学生回忆说,“现在有的老师看到学生写错字了,就命令学生重写十遍二十遍,但斯老师从来不这样。她不是简单地教我们‘横竖撇捺’,而是把字包含在一些词语中,在一些句子和意境中,她教我们‘小小的土是尘;上面小下面大是尖’;攀字很难写,她就教我们说,山上多树木,树木之间有很多叉叉,要用大手抓紧树木才能上山,所以叫‘攀’。我们一下子就学会这个字了。还有同学在‘纸’字下面加个点,她就拿出一张白纸说,纸是白的,纸上不能有点,有一点这张纸就污染了。这样,我们写‘纸’字,就再也不会加点了。类似这样的细节很多很多,几十年过去了我们都没有忘,而且还教给我们的后代。”
阅读下列材料,谈谈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认识?
结合材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教师的基本素质。
首先,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
教师应具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学有识”。还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材料中的斯霞老师,不仅具有专业的学术知识,还提出“童心母爱”理论,最浅显的解释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有母爱。
其次,教师要具备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斯霞老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体现在认真的备课上,也体现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再次,教师具备的专业态度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情意和职业道德。斯霞老师不仅有过硬的教学知识,关心学生,善于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充满童心和母爱。
综上所述,教师的基本素质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还要有专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