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在讲《鱼》一课时,在事先准备好的玻璃鱼缸里放入了一张活鲫鱼。他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子被问住了。这时,张老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鱼的身体在水里失去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1)案例中张老师的教学行为遵循了哪些教学原则?(2分)
(2)张老师的教学行为对你今后的教学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4分)
(1)张老师的教学行为遵循以下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案例中,张老师利用直观形象的活鱼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明白了鱼鳍的作用。
②启发性原则。案例中,张老师激发学生对于鱼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最终学生能够理解各种鳍的作用。
③循序渐进原则。案例中,张老师遵循学生的认识理解能力,一步一步展示鱼,最终使学生理解知识。
(2)通过张老师的教学行为,对今后教学行为有以下启示:
①恰当利用教学原则,提升教学效果。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恰当利用教学原则,不是生搬硬套,可以在教学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创造性地进行使用,给与学生更好地课堂体验。
②做到关注学生。进行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感等,使学生体验到乐趣,同时可以收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