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斯金纳与巴普洛夫两种条件作用理论的异同对比

发布时间:2020-02-20

  1、两种理论原理

  (1)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提到经典的条件作用,必然会首先提到巴甫洛夫的经典性实验。他用狗做实验:狗吃食时会引起唾液的分泌,这是先天的反射,称无条件反射。给狗听铃声,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前出现铃声,这样反复多次之后,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称为无关刺激),由于多次与事物结合,铃声就具有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了。这时,铃声已经转化为信号刺激(即条件刺激),这种刺激就是条件反射,也称为应答性条件作用。可见,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这个条件反射就可能消退。

  (2)操作的条件反射原理

  

 

  正当巴甫洛夫进行经典的条件反射研究时,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他把猫关在迷箱之中,猫可以借助拉绳圈、推动杠杆、转动旋钮而逃出来。关在迷箱之中的猫开始时挤栅门,抓、咬放在迷箱里的东西,并把爪子伸出来,进行多种尝试企图逃出迷箱。后来偶然发现了打开迷箱的开关,猫的错误行为渐渐减少,只有成功的反应保存了下来。最终,猫学会了如何逃出迷箱,即学会了“开门”的动作。这种条件反射之所以被称为操作条件反射,就是强调该行为的操作会促使某种结果的产生。

  斯金纳本人也做过许多实验研究,他研制出一种现在被称为“斯金纳箱”的实验仪器。从这个实验中,他得出了许多用于行为治疗的原理,如强化原理、强化的时间与方式等。他认为,包括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因此,心理咨询和治疗就是要以改变对来访者起作用的强化物的方式来改变其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强化生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斯金纳在实验箱内放一只处于饥饿状态的老鼠,老鼠在箱内乱窜时,偶尔按压了一下能掀动食物的横竿获得了食物,强化了几次之后,条件作用就迅速形成了。踩竿反应是对环境的“操作”,因此称其为“操作条件反射”。

  2、二者异同对比

  不同点:

  

 

  (1)经典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即S--R,而操作条件反射则是首先做某种操作反应,然后得到强化的过程,即R--S,二者产生条件反射的顺序不一样。

  (2)从条件反射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是诱发性行为,是被动的,是反应性行为;而操作条件反射中条件则属于自发性行为,是主动的,是操作性行为。

  (3)经过实验研究,巴甫洛夫提出了条件作用的几个原则: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而斯金纳提出的条件作用的原则是:强化、惩罚与消退;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4)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相同点:

  (1)两者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

  (2)两者形成的关键都需要通过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3)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消退、恢复等)对两者都起作用。

  3、两种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尽管人们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有诸多批评,但却不能不承认,时至今日,强化与惩罚仍是课堂环境中教师用来控制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掌握强化的作用和原则将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当学生表现出好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强化加以肯定,但要注意,强化应以表扬、微笑等精神性奖励为主,少用物质性奖励,以免使学生养成为了获得外在奖赏而学习的习惯。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外在奖赏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注意了解学生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将对学生行为的惩罚变成对其行为的强化,以致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以继续保持。鉴于惩罚的负面作用,所以要谨慎使用。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