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教学目标阐明方法

发布时间:2020-02-20

  教学目标阐明方法中的ABCD四要素具体是指一下四点:

  1.对象的表述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应注明教学对象,例如,“高三年级(1)班学生”、“参加在职培训的企业员工”等。有的学者还主张在教学目标中说明对象的基本特点。

  2.行为的表述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成分,说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用传统的方法表述教学目标时,较多使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来描述学习者将学会的能力,如果需要,再加上表示程度的状语,以反映教学要求的提高,如“深刻理解”、“充分掌握”等。这些词语的含义较广,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因而使目标的表述不明确,给后续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并不适合。

  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些的内容。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等都是行为动词,在它们后面加上动作的对象,就构成了教学目标中关于行为的表述。

  3.条件的表述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应在哪种情况下评价。如要求学习者“能写出800字左右的文章”,条件则可能指“在哪些提示下?有哪些资料的帮助下?利用什么工具(电脑写还是手写)?多长时间?”等环境因素。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能不能查阅参考书?”“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4.标准的表述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低程度的衡量依据。对行为标准做出具体描述,是为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例如:

  在1分钟以内准备好必需的电脑配件(速度);

  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误差在±5mm以内(准确性);

  加工件质量要达到国家Ⅱ级标准(质量);

  下面的教学目标实例中均包含了上述“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等四个要素: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周的信息技术强化培训,能够独立操作计算机,至少能正确开关机、操作鼠标、登录学习空间利用课件进行学习,并能用正确的指法在10分钟内输入8~10个汉字。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而言,条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可以不必将条件、标准一一列出。以下是一些实例:

  学完本单元以后,学生应能够:给“教学设计”下定义;描述教学系统设计发展历史中的三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就当前关于教学系统设计与教学论之间概念之争的几种观点进行评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