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醋酸钠、氯化铵的水解说明盐类水解的原理;结合盐类水解的规律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分析盐溶液并不呈现中性的原因,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探究中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探究化学原理的奇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的原理。
【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酸、碱、盐溶液的酸碱性如何,用pH值的范围来表示。
【学生回答】
①酸溶液呈现酸性,溶液的pH<7;碱溶液呈现碱性,溶液的pH>7;盐溶液的呈现中性,溶液的pH=7;
②根据初中了解的有关碳酸钠的知识,可知碳酸钠俗称纯碱,盐溶液呈碱性,因此盐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
……
【提出问题】盐溶液的酸碱性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有的盐溶液不是呈中性的?


3.盐类水解的规律
【提出问题】根据醋酸钠、氯化铵的水解,说明盐类的水解有何规律?
(小组探讨,教师总结。)
【学生回答】①能与水溶液中电离出弱酸根的阴离子或者弱碱根的阳离子的盐能发生水解;
②醋酸钠属于强碱与弱酸形成的盐,溶液呈碱性;
③氯化铵属于强酸与弱碱形成的盐,溶液呈酸性;
…………
【教师总结】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