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艺术语言的含义,并初步认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大美术类型,了解具象艺术的艺术语言形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述、分析、讨论认识不同类型美术作品上的具体特点,并且通过对中西美术作品的赏析,体会中西艺术语言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对艺术语言的认识并逐步养成正确的鉴赏意识,开阔美术鉴赏的视野,提高审美素养,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美术语言及其表现手段。

  【难点】

  不同的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朗读诗词,导入新课

  学生分享《沁园春·雪》并引导学生认识在艺术的世界里,文学用文字的语言塑造形象,而绘画同样通过美术的语言塑造视觉形象。揭示课题《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

  (一)艺术语言的概念

  1.教师讲授李思训与吴道子创作的故事,(见教材)并提出问题:李思训与吴道子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李思训与吴道子有着不同的风格,运用的艺术语言是不同的。

  2.多媒体展示《韩熙载夜宴图》《泼墨仙人图》《1954》,引导学生观察并追问:艺术家不同的艺术风格是通过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那什么是艺术语言呢?(作品见教材)

  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广义上说美术作品中参与作品表达一切都具有语言的属性,而狭义的则是指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两方面。

  (二)艺术语言的语言元素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这三幅作品并讲解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就是点、线、面、色,任何美术种类的任何语言表达方式都是在这四个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和演化而来的。

  环节三:对比分析,形式分析

  (一)美术的三大类型

  展示《韩熙载夜宴图》《泼墨仙人图》《1954》《维纳斯的诞生》《簪花仕女图》《虾》《蓝马》等作品,并让学生根据风格尝试分成三大类。(作品见教材)

  学生分类并说明原因,教师讲授美术的三大类型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二)中西艺术语言

  1.展示《韩熙载夜宴图》与《荷加斯兄弟宣誓》并引导学生对比观赏,思考问题:这两幅作品分别属于哪种类型?分别运用了哪种艺术语言?是如何运用的?(小组讨论)

  

 

  学生探究交流,教师总结:

  《韩熙载夜宴图》具象艺术,以铁线描描绘,流畅有力,色彩绚丽清雅,人物性格刻画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

  《荷加斯兄弟宣誓》具象艺术,人物塑造具有体量感,三兄弟具有强健体魄与坚毅面貌;明暗的渐变使形体产生了向画面深处延伸的立体感,运用光影和色彩的变化强化了空间深度的真实感。

  2.追问:同为具象艺术但是中西艺术在艺术语言的运用上有所不同,有哪些不同?

  学生总结:中国画强调用线条、笔墨以及随类赋彩的方法来表现;西方的油画作品强调明暗、色彩、光影。

  环节四:比较鉴赏,巩固提高

  教师展示具象艺术的作品如:《簪花仕女图》《清明上河图》《维纳斯的诞生》《蒙娜丽莎》等,引导学生欣赏并选择喜欢的美术作品,以小组为单位从艺术语言的方面进行分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

  《簪花仕女图》人物的描法以游丝描为主,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特别是在色彩的衬托下成功地展示出纱罗和肌肤的质感。画面着色华丽而沉着,线条简劲而有力。用笔朴实、气韵古雅。

  《清明上河图》全卷以全景式的构图,散点透视的方法组织画面,繁而不乱;结合线描淡彩的画法,用笔严谨,人物造型写实。

  《维纳斯的诞生》以流畅的细线勾勒出形体的优美轮廓,用明朗的色调和柔和的色彩表现出优雅、圣洁和含蓄的美。

  《蒙娜丽莎》颜色主要以黄色和黑色为主,色调的搭配给人一种朦胧虚幻的感觉,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

  环节五: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1.总计艺术语言概念及其具象艺术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

  2.课后作业:想一想意象艺术与抽象艺术艺术语言是如何来表现的。

  四、板书设计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