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荀子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0-03-21
 

  1.荀况与“六经”的传授

  荀子重视以儒家经籍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对经学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由于荀子的传经,使先秦儒家经籍得以保存。

  2.“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性伪之分”: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它完全排除任何后天人为的因素。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性”,而后天习得者为“伪”。人的本性是恶的,而人的善德是后天习得的。

  “性伪之合”:性与伪是有区别甚至对立的,但是二者也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通过化性起伪实现性伪之合。

  “化性起伪”: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教育作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是环境的作用,因而,化性起伪是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的共同结果。

  3.以“大儒”为培养目标

  统一的时代需要,理法兼治的政治思想,要求教育培养推行理法的“贤能之士”。他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大儒是最理想的一类人才,他们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以已知推未知,自如应对新事物,自如地治理好国家。教育应当以大儒为培养目标。

  4.以儒经为教学内容

  《诗》《书》《礼》《乐》《春秋》,以《礼》为重点。“礼”是荀子整个教育理论的核心。

  5.“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荀况:“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荀子认为闻见、知、行,每个阶段都具有充分的意义,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1)闻见

  学习的起点、基础和知识的来源,但是又是有缺陷的,首先,感官不能把握整体与规律,其次,感官常因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错觉。

  (2)知

  学习而善于运用思维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就能自如的应对事物的变化。

  第一,“兼陈万物而中悬衡”。

  第二,“虚一而静”,“心”是藏与虚、两与一、动与静的统一。

  (3)行

  行就是知识的实践,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阶段。

  6.论教师

  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教师参与治理国家是通过一个中介实现的,那就是他的施教。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荀况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