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成就目标理论

发布时间:2020-04-11

  成就目标表示个体为了获得或达到有价值的结果、目的而参与成就活动的原因。成就目标理论源于麦克利兰与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默里提出一种“克服困难,施展才能,力求更快更好解决难题”的动机。麦克兰德和阿特金森进一步将成就动机定义为在某种优胜标准中对成功的关注。稍后研究者将其引入到学校领域来解释学生的学习,促进成就目标理论的形成。

  成就目标理论是以成就动机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为基础,在德韦克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改变的,随着学习的进行是可以提高的;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则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

  由于人们持有的能力内隐观念不同,因而导致他们的成就目标也存在差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证明或表现自己的能力。研究表明,虽然这两类成就目标都可促进个体主动而有效地从事挑战性任务,但它们在更多方面是不同的,具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成就目标理论研究者认为成就目标定向不同,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动机模式,他们致力于探索学生持有哪些成就目标,以及成就目标模式对学习活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成就目标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第一个为“趋近回避”维度。趋近目标即追求成功的目标,该目标推动人们去寻求成就,使人产生成功的倾向或追求成功的动机。回避目标为避免失败的目标,该目标推动人们避开成就情境,是担心失败的倾向或动机。

  第二个为掌握目标与成绩目标维度。持掌握目标的个体追求成长,他们在学习中关注学习本身,反复问自己的问题是“我学得好不好”,以学习知识作为增加人的能力、理解力和判断力的手段,强调能力的发展;持成绩目标的个体更关注学习结果,总在意“我考得好不好”,把超过他人作为竞争时展现或提高各人能力地位的手段,关注社会比较,希望获得高的评价并避免低的评价。

  成就目标的两个维度两两结合就形成四种不同的成就目标定向。“成绩趋近”目标的个体关心如何超越他人,表明自己最聪明、最棒,根据常模标准来评价自身,如在班上考得最好;“掌握趋近”关注任务掌握、学习和理解,根据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以及对任务的理解深度来评价自身的表现;“成绩回避”关心如何不让自己显得低能,显得比别人笨,也根据常模标准来评价自身的表现,如不是班里最差的;“掌握回避”关心如何避免不理解,个体判断成功的标准是在自我比较的基础上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典型代表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尽力避免做错任何事情,力求不出半点错误,在学业成绩下降的个体中也可见到这一目标定向。

  【单选题】

  下列关于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

  A.掌握目标关注学习结果,表现目标关注学习过程

  B.掌握目标的控制感强,表现目标的控制感弱

  C.掌握目标看重努力学习,表现目标看中高于他人的能力

  D.掌握目标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表现目标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的任务

  【答案】A。解析: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其学习是为了个人的成长,他不在乎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犯很多的错误或者遭遇众多尴尬,所以他们敢于接受挑战并且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更能坚持到底。有这类目标取向的学生被称为任务卷入的学习者,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更关心的是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更多地关注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比赛中获胜,在竞争中超越他人。与掌握目标的个体相比,表现目标的个体在任务完成中较少体会到愉悦感,兴趣较低,但是他们对结果期望有较强的功利性。在任务完成期间,他们能够积极投入,期望获得较好成绩和社会评价,在评价任务结束后,他们继续探索的积极性就会消退。掌握目标关注学习过程,表现目标关注学习结果。A选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