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内蒙古热门济南|青岛|深圳|广州|西安|郑州|武汉
考试上海|重庆|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浙江|江西|贵州|海南|安徽|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地区长沙|南京|杭州|厦门|成都|长春|大连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4-1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言文大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作品地位,掌握必要的文言文知识。

  2.学生通过批课文注解和朗读读文、合作交流这一过程,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3.懂得作者在行文中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培养赏析经典美文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和作品的情感变化。

  难点:培养阅读、鉴赏经典美文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天下第一行书”说的是哪幅书法作品吗?今天我就带来了这幅作品的摹本。出示冯承素的摹本。实际上,兰亭序是王羲之和众多友人在山阴兰亭聚会,宴席中大家要作诗,王羲之为诗集作序,由此有了这幅作品。因为这篇作品“文峰清闲,字字珠玑”,书法造诣极高,所以被推为“天下第一行书”,对后世在文学上、书法上都有深远的影响。(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重要词句,让学生疏通文意。把不熟悉的词的注解写到原文下面。

  “修”“期”“次”“致”

  2.学生互相交流预习时收集到的兰亭集序和王羲之的相关资料。

  明确(多媒体展示):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三)深入研读

  1.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范读,推举一人朗读。

  思考:概括本文中作者的心情变化?

  明确:乐、痛、悲(板书)

  2.小组讨论:那么作者乐的由来、痛的原因、悲的源头又分别是什么。

  明确:(1)乐:良辰——暮春之初、修禊事业

  美景——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赏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乐事——引以为流觞曲水,列作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痛: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板书:所之既倦)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板书:所遇已陈)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板书:无法抗拒)

  (3)悲: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板书:生死无常)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板书:后人慨叹今人之慨叹)

  3.体悟本文思想感情

  (1)教师进一步明确:文章情感虽以“悲”作结,但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让我们从感伤背后,发现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着。

  (2)引导:悲哀不等于悲观,《兰亭集序》在忧生叹世中包含着对美的幻灭的惋惜。解读它时,我们要从感伤的背后,发现作者对人生、自然之美的执着和热爱。正因为人生、自然是美丽的,有价值的,它们的消亡才让人痛苦。

  4.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课文,注意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四)延伸作业

  1.王羲之兰亭雅集图介绍(出示PPT图片)。

  2.作业:背诵全文或用书法写一篇兰亭集序。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着重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及领会作者的中心思想,它们之间是有一定冲突和矛盾的。在教学过程中从乐、痛、悲来分析,学生能理解这样的感情变化,但是对这样的感情变化和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比较难以把握,是需要教师再去思考如何引导学生领悟的。

    无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因各地教师招聘部门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信息,考教师网提供的所有招聘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教师网所刊载的招聘信息均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

如果本站信息有侵犯版权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